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291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13篇
  67篇
综合类   542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448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余红  马华升  方献平  来文国  郑桂珍  汪建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15-16517,16520
[目的]研究6种不同复合基质对‘红颊’草莓营养生长、物质分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基质栽培下‘红颊’草莓植株的形态指标、植株鲜(干)重、产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维生素C、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结果]不同基质栽培对‘红颊’草莓植株的形态指标影响较小,对植株鲜(干)重的影响较大,且各处理间产量和品质指标差异明显。综合评价,该试验中以泥炭∶砻糠灰∶珍珠岩=3∶1∶1(V/V/V)的复合基质栽培效果最好。[结论]复合基质泥炭∶砻糠灰∶珍珠岩=3∶1∶1适合‘红颊’草莓生长,值得在草莓基质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2.
中东大麦群体农艺性状多样性与生态地理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16份大麦材料(引自中东5个不同生态地区的5个野生大麦自然群体和其相应地区的5个农家种大麦群体)分2a种植在陕西关中地区,对其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群体间分别在株高、穗长、芒长、穗下节长、旗叶宽、旗叶长、穗粒数、分蘖数等农艺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大麦群体间总体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大麦群体间多样性高于农家种。3个地区的大麦农艺性状差异更加显著;野生大麦群体间多样性高于其群体内,而农家种大麦群体间多样性低于其群体内。试验材料的农艺性状和来源地生态地理环境关联分析表明,部分性状可以和生态地理环境相关联,主要是和作物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与温度、降水量及海拔等因素相关联;与农家种大麦相比,野生大麦与生态地理环境的关联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3.
2001年宁夏林业局从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引进银中杨,现已成为宁夏灌区农田林网、城镇绿化和道路绿化的主要造林树种。通过采用地膜覆盖等技术措施,极大地提高了银中杨扦插成活率,提高育苗成效。简要介绍了整地、覆膜、扦插、田间管理等银中杨地膜覆盖育苗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4.
渠云芳  黄晋玲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5):447-451,563
为了把来自澳洲的野生种比克氏棉(G.bickii)的优良性状导入栽培种,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山西农业大学棉花育种组将亚洲棉(C.arboreum)与比克氏棉杂交,得到双二倍体,然后用该双二倍体与栽培种陆地棉(C.hirsutum)的单显Ⅱ杂交,获得三种杂种。对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了形态学和RAPD分析。形态学观察表明,(亚洲棉×比克氏棉)×单显Ⅱ杂种F1分别具有亚洲棉、比克氏棉和单显Ⅱ的形态特征,其中,趋向于比克氏棉的性状占22.22%,如叶片的色泽等;5.6%的性状趋向于亚洲棉,如花药颜色;16.7%的性状表现为超亲性状,如花瓣的颜色。RAPD结果表明,15个引物对参试材料共扩增出117条DNA带,其中,有85条多态性带,占72.6%;在杂种中均检测到了亲本带与杂种的特异带;利用SAS软件中的类平均法对试验材料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所有的参试材料聚为2大类。形态学观察、RAPD分析结果一致,比克氏棉的性状已被导入到单显Ⅱ中,(亚洲棉×比克氏棉)×单显Ⅱ为真正的三种杂种。  相似文献   
135.
美洲黑杨新品种全红杨叶片色素含量与叶色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全红杨叶片内在色素与外在色相的特性及其关系,探讨全红杨的呈色机制,比较分析了生长季不同时期全红杨、中红杨和2025叶片中色素含量和叶色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红杨叶片含有较多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和非光合色素(花色素苷),尤其是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中红杨和2025,三者叶色差异明显。全红杨色相a*值和色光值始终为正值,色相b*值为较小的正值,叶色始终以红色为主;中红杨色相a*值和色光值由正值变为负值,色相b*值为正值并逐渐变大,叶片红色转淡,出现返绿现象;2025杨色相a*和色光值为较低的负值,色相b*为较高的正值,叶片始终呈现黄绿色或绿色。此结果与叶片色素比例的变化对叶色的影响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对欧美杨107(以下简称107杨)应拉木与正常木的纤维形态及化学组成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为杨树应拉木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直立生长和倾斜生长的107杨为研究材料,通过合理方法区分正常木和应拉木,再对应拉木的解剖构造进行电镜观察,着重比较了107杨正常木和应拉木在纤维形态及化学组成的差异。【结果】107杨应拉木具有典型的应拉木解剖构造,即细胞壁中存在明显的胶质层。正常木与应拉木纤维形态比较结果表明,应拉木的双壁厚、壁腔比、木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均高于正常木,而正常木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胞腔径、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均大于应拉木。引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木与应拉木之间纤维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木与应拉木纤维宽度、胞腔径、双壁厚、壁腔比在P=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其余形态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正常木与应拉木化学组成比较结果表明,应拉木的综纤维素、纤维素、α-纤维素含量均高于正常木,而正常木的半纤维素、木质素、苯醇抽提物含量、10 g/L氢氧化钠抽提物含量均高于应拉木;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正常木与应拉木纤维素、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10 g/L氢氧化钠抽提物含量的差异在P=0.001水上显著,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107杨正常木与应拉木的主要纤维形态指标和化学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在木材加工利用时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7.
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土壤的水土保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林龄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渗透性、抗蚀性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最大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0.3 a<1 a<2 a<3、4、6 a);6年生桉树林持水量最大(3064.13 t.hm-2);排水能力、初渗率、稳渗率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土壤颗粒在静水中的崩解过程符合y=alnx+b,R2为0.85-0.99;10 min累积崩解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水稳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显著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持水能力、渗透能力、抗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和粘粒含量.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土保持功能排序为:0.3 a<2 a<3 a<4 a<1 a<6 a.  相似文献   
138.
采用速生树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已有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了解杨树在不同Pb胁迫条件下生长响应和Pb富集效果,以长江上游两种典型土壤(酸性紫色土和钙质紫色土)为栽培介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Pb浓度处理下(CK:0mg·kg-1;T1:200mg·kg-1;T2:450mg·kg-1;T3:2000mg·kg-1)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nigra)生物量生产与分配格局以及Pb吸收、富集特性。两种土壤条件下杨树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表现出随Pb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Pb胁迫条件下杨树生物量分配格局在钙质紫色土中表现为茎>粗根>叶>细根。相同浓度Pb处理条件下,单株杨树总生物量均表现为钙质紫色土大于酸性紫色土。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大,杨树各器官Pb含量及积累量显著增加。Pb胁迫使杨树对Pb的富集系数逐渐增大而耐性系数逐渐减小。T3处理条件下杨树对Pb的富集系数在酸性紫色土中较大,且各处理条件下杨树对Pb的耐性系数均为酸性紫色土中较大。这些结果表明,高浓度Pb胁迫条件下酸性紫色土中的欧美杂交杨表现出较好的吸收和富集Pb的特性,这为Pb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9.
柽柳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山新杨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的过氧化物酶基因(ThPOD)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376 bp,包含一个1 086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36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质量为39.3 ku。根据ThPOD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该基因,并成功构建了pROKⅡ-ThPOD植物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bolleana),经PCR和Northern blot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ThPOD已整合到山新杨的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进行了表达。  相似文献   
140.
杂交松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松当年生茎段为外植体,对杂交松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DCR+6-BA 3.0 mg/L+NAA 0.1 mg/L,诱导率为43.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DCR+6-BA 2.5 mg/L+NAA 0.2 mg/L,增殖率为96.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DCR+NAA 2.0 mg/L,生根率为53.3%,平均生根数为9.4条/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